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活水教育首页>培训资讯>乡村振兴

昆明市盘龙区以“引”为翼聚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10-08

昆明市盘龙区是昆明的城市功能核心区,也是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属4个水源区街道均为农村区域,农村山区半山区面积达827平方公里。近年来,盘龙区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人才服务、产业发展、载体创新“三引”为翼,持续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筑巢引凤聚人才 乡村振兴更具活力


  以优化人才服务为抓手,构筑乡土人才的新“凤”巢。

  加强乡村人才引进。深入实施人才回引计划,落实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引进乡村人才120余人,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和优秀人才数据库,吸纳乡土人才2000余人,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等优秀人才219人,选拔11名表现优秀的村(社区)人才担任村(社区)组织书记。坚持柔性引才,通过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万名人才兴万村”等行动,广泛调动70余名区外干部、专家人才投身水源区乡村发展,切实发挥好人才“增量”作用。

  注重本土人才培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乡村人才培训质量提升行动,利用“政校企”合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站,以“理论+实训”的方式促进本土人才接受专业教育培训。期间共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农村实用人才、电商人才等各类人才1000余人,兑现人才培养经费54万元,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5000余人。

  优化留才服务措施。配套出台《盘龙区“盘龙英才”管理服务办法》《盘龙区“人才之光”服务项目实施办法》《盘龙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专项工作方案》等18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大乡土人才典型选树力度和“留才”服务力度,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服务作用。期间共选树 “盘龙最美创业人” 5名,“盘龙优秀创业人” 18名,“盘龙乡贤”19名。 


  引水入渠兴产业 乡村振兴更具张力


  以产业发展提升为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以产业链条打造发挥人才优势。结合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实际,加快绿色有机高端农业、生态旅游业、农业加工业发展,积极构建“传统农业+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新兴产业”为主的迭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盘龙区域人才优势,提升乡村人才效能。

  以职业技能提升优化创业保障。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转移培训6241人;加强乡村人才电商网络直播支持力度,依托中国邮政“邮乐购”电商服务平台,在水源区街道建设电商服务站4个,村级电子商务示范点20余个,为乡村人才就业成长、创新创业提供优良载体。

  以“一县一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强化有机林果科技人才支撑,大力种植经果林、水源涵养林及苗木,推进农业园区化、精品化建设,带动村民在方寸之地做“精品文章”, 如火如荼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形成农业龙头企业33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能量。


  穿针引线搭载体 乡村振兴更具动力


  以人才工作载体创新为切口,为乡村振兴发展“穿针引线”。

  建立人才孵化平台。建成盘龙区大学生创业园、茨坝生物科创中心、大学生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创业园、氢创空间等人才孵化平台,打造盘龙区人才驿站,充实完善人才主题公园功能;以水源区4个街道农科站、农机站和农林水服务中心为轴心,联动当地龙头企业,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好“政治引领+服务阵地+资源对接”的引才聚才育才功能。

  实施“人才之光”项目。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与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开展水源区林下三七种植试验、水源区劳动力转移促乡村振兴研究等精品项目,吸引各领域“人才之光”项目申报52个,带动使用社会资金3000余万元。

  强化院企人才合作。全面发挥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选派46名院企专家参与“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和“特派专家”行动,集中精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数字农业平台建设等结对帮扶工作80余次。出台实施《盘龙区促进区校人才合作实施办法》《生命科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人才联盟工作机制》,与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云南农大、云南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合力推动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云南特色食药同源功能食品创新中心建设,逐步形成盘龙区乡村创业就业集群,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昆明市盘龙区委组织部供稿)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