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活水教育首页>培训资讯>培训热点

由“轻小集加”起步到成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工程建设试点省

发布日期:2018-04-03

由“轻小集加”起步到成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工程建设试点省、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省、首个“全省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浙江这些年一直走在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前列。

但浙江的创新之路绝非一帆风顺,随着人口、政策、资源红利的衰退,加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浙江这样一个高外贸依存度的省份来说,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18年,浙江打算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局与挑战?浙江经验又将对其他地方政府有着怎样的引领作用?

正文

构建产业转型的雁阵模式 

活水教育|特色小镇参观考察

浙江有180多万家企业,其中99.9%是中小微企业,产业规模较小,离散度较高。从区域经济的整体考量,贵在全产业链升级,这就需要形成有利于联动转型的雁阵模式。

浙江拥有多层面的领头雁:一是像阿里巴巴、吉利、万向这样的领袖型企业,二是在细分的行业领域扮演“单打冠军”的小型巨人企业,三是极具成长性的科技型创新企业。

雁阵模式的首要引擎,是发挥好领头雁的势能。这些企业都有良性的自我发展机制,所以政府引导的重心主要在于三点,(1)如何使领袖型企业将自身生态系统的聚合效应、溢出效应进一步本地化?(2)如何使小型巨人企业更好地纵向整合、带动省内的上下游企业?(3)如何使科技创新型企业跨越式发展并顺势延伸产业链?

政府深知,这些并非某家企业的私事,而是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积极的外部性,亟须纳入公共政策的视野。

雁阵模式着眼于企业“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的良性统一。一方面,浙江政府针对性促优扶强。能扮演领头雁的企业,主要不在规模,而在优势;不是归大堆形成的大企业,而是真正的“高大”(高端的大)、“强大”(有核心竞争力的大)。政府因势利导,紧贴企业主业升级、品牌培育、上市重组等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实施定制化服务的“领雁工程”。

另一方面,营造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这是雁阵模式的精髓。浙江鼓励大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建设特色小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强化产学研协作,努力降低区域性总体创新成本,以产业生态优化促全产业链升级。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浙江省第十四次代会报告明确的工作任务。

“综合体”这一称谓对大众来说并不陌生。比较耳熟能详的就有商业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等等。综合体的含义是以特定载体为依托,着眼于建立和完善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形成集诸多重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组合。

事实上,浙江这几年在“双创”上做了许多尝试。但无论是科技园、众创空间,还是后来的双创小镇,虽然在短时间内掀起了一阵创新的浪潮,但这些载体囿于角色与资源所限,往往只能覆盖产业创新的几个或者一个环节,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形成创新生态。

另一方面。浙江发展产业创新综合体有重要的现实基础。首先,浙江众多的中小企业对公共创新服务需求迫切,布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可有效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其次,浙江日益活跃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也亟需联通产业的渠道;第三,浙江以块状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结构具有独特的先天发展优势。

浙江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与技术研发中心、成果交易平台、知识产权机构、创业孵化载体等进行紧密互动,将一整套与产业创新发展的环节,以及必要的资金、基础设施等都集合在内,打造完善的创新生态,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的创新潜能。

活水教育|特色小镇参观考察

浙江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发展导向着重体现了“三个聚焦”:

① 聚焦服务中小企业。

大企业均有内生性的研发机构,创新发展并不太依赖外部的服务载体;中小企业则由于实力所限,亟需平台化的公共服务支撑,以此借船出海,提升企业学习能力,弥补自身创新资源不足的劣势。通过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精准、经济的服务,从而降低区域性总体创新成本,切实增强企业纵向流动性。

② 聚焦全产业链升级。

浙江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依托现实的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更多地立足区域性特色产业推进创新要素整合。统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从产业链源头到末端,从最初的创意设计、创业孵化到最终的市场营销、品牌经营,在公共平台中形成相对应的完整服务链。

③ 聚焦创新生态圈营造。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综合效应,在于通过一站式的创新服务汇聚,实现资源碎片化所难以形成的规模效应和化学反应。浙江构建了政府、平台营运者、高校院所、中介组织、融资机构“五位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创新导向型的要素配置结构和社会报酬结构,营造了多方协同、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圈。

此外,鉴于特色小镇的基础是特色产业,将两者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而特色小镇所营造的商务、文化、人居等环境,也有利于高端人才进驻和协同生态的形成。因此,未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也将成为特色小镇的“标配”载体

今年1月,第一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创建和培育名单已经出炉。根据规划,到2022年,浙江将建成50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那时,浙江将会真正成为中国创新的“龙头省份”。

活水教育|第一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创建和培育名单

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

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是企业和民众的创新创业热情。政府作为发展环境的营造者,基本着力点是优化制度供给系统和要素供给系统。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浙江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探索高效、规范的行政流程,浙江率先推出的“最多跑一次”,已经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另一方面,政府深化以投资为重点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着重保护知识产权,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机制;并进一步优化政策保障,将政府裁决型的“选择性政策”向环境营造型的“功能性政策”转变,让财政性扶持资金更公平、开放地惠及转型升级企业。

为确保对产业创新的支持,浙江推出了对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信贷保障,推广专利权、商标权等质押融资,完善债权、股权等新型融资方式,为企业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破除将传统产业简单地列为贷款限制或关注类行业的认识误区,按照有保有压、扶优汰劣的信贷政策,精准扶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支持股权融资交易,形成多元、高效的产业融资生态。

在对重大项目所需土地由省政府统筹解决的同时,浙江坚持增量“擂台比拚”与存量“腾笼换鸟”并举,将质量效益导向贯穿用地环节。实施“亩产论英雄”区域综合评价,完善土地指标分配机制,确保了新增建设用地更多地分给产出绩效高的地区、园区和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