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活水教育首页>培训资讯>培训服务

大兴区委校打好“五个一”组合拳 扎扎实实抓好员干部史学习教育

发布日期:2021-08-19

本报记者 陈强


  北京城南,芦宋路旁,大兴区委校身处森林环抱之中。近日,全市史学习教育现场推进会在这里召开。校园里,各区各单位相关负责人正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漫步红色步道,参观文化墙,聆听的故事。


  文化墙上,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一幕幕历史画卷呈现眼前,有响彻云霄的呐喊,有决定的存亡的历史转折事件,员们边走边听,边听边看,纷纷感慨的艰辛历程,深受鼓舞。房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海蛟说:“大兴区委校里,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处景观能育人,每一位教职工能上讲台,每一个教学点都安排了宣讲、朗诵。房山区要学习大兴区委校的经验,因地制宜用好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好史学习教育。”


  漫步校园内,大家发现,这里还有4条红色步道,主题分别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穿插其中,还有“一大红船”“嘉兴码头”等红色景观节点。


  这4条红色精神步道建于2013年。“校的任务,是全力做好基层员干部培训,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不能保证每名基层员都能去延安、井冈山等圣地,我们希望通过步道、景观节点等红色载体,把红色精神移植到校园中来。”大兴区委校常务副校长王建平说,2014年底,校又在4条步道的基础之上,布置了4面文化墙。在布置文化墙的过程中,大兴区委校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用科研促教学。例如井冈山教学区,就是大兴区委校联合井冈山校、莲花干部学院一起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因为上井冈山之前是在莲花打响了第一枪,我们把两位校长请过来,一起翻阅资料、研究布展、充实内容。”王建平说。


  大兴区委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性教育基地、市级廉政教育基地等,先后获得“首都文明单位”“首都双拥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为助力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大兴区委校通过打造红色基地、做好课程研发、举办教育培训、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校分校为内涵的“五个一”组合拳,扎扎实实抓好员干部史学习教育。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大兴区委校共接待国家部委、市级部门、城区街道社团、区内单位共248家、199场、12000余人次,平均每天6场,仅4月2日单日就接待23家单位、近千余人。


  除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大兴区委校还在软实力上下功夫。强化课程研发,推出了“3+1”课组合模式,以“三个红色故事宣讲+一堂主题课”的方式开展课教学,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以小切口展示大主题,增强史学习教育的仪式感和代入感。此外,校教研人员结合史题材撰写理论文章、动态信息20余篇,按照四史教育、廉政教育、史现场教学等分专题分模块,研发推出中国共产100年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导读、延安整风运动启示等课程,形成结构合理、联系紧密、形式多样的史学习教育课程体系。


  在举办教育培训方面,以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大兴区委校开展史专题讲座、故事分享、演讲展示、现场教学、观看专题片、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次61期,培训员干部7100余人次,有力推动了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大兴区委校还推出50门史专题课和21个宣讲作品,建立区内外师资库,整合42个现场教学基地以及21份重点学习资料,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教师统一派课和校园现场教学联系对接,为培训需求方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大兴区委校,已形成全员推进史学习教育的新格局,这得益于一系列人才强校举措。大兴区委校先后引进6名博士,其中3名博士后,现有7名高级职称专职教师。通过以老带新,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被充分激发,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也越来越多,先后创作形成36个优秀性宣讲节目。由“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基层典型+先进模范”等300余人组成的师资库,更是为大兴全区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大兴区委校持续发挥史学习教育的阵地建设、基层宣讲、现场教学的作用,形成了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校+分校的组织方式,畅通史学习教育上下贯通机制。2015年,大兴区委校开始推动分校建设,依托镇街建办、成人学校、文体中心、群活动中心等载体,目前已建成29家校分校。2017年开始,启动“基层员进校工程”,每年培训学员近10万人次。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各分校举办培训班120余期,培训2万余人次。


  在史学习教育中,大兴区委校提高站位有情怀,超前谋划有思路,积极作为有担当,因地制宜有创新,全面服务有温度,让史学习教育“动起来”“热起来”“活起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体现了加强基层建工作的规律性,体现了对的专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来源:北京日报】